【沿革】
(2024 年版)
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羅允玉沿革(一)
先祖允玉公生於康熙戊子年(西元1708)吉時,原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(今陸河縣)大安墟方角上寮鄉人氏;相傳清乾隆丁巳年(西元1737)由粵東祖居,跋涉千山萬水,渡海來台,拓荒墾地為生,也有人說雍正壬子年(西元1732)來台。曾落籍於新竹洲竹北二堡、福興、中崙、大竹圍、新庄子、基隆等地。乾隆庚午年(西元1750)拓展立足基業遷徙新竹竹北州二堡、大溪墘九斗庄落籍(今桃園市新屋區九斗里),與老祖婆太黃太孺人(1711年生)共結連理。
乾隆甲戌年(西元1754)先祖允玉公崩逝,享年四十又六,靈骸安置於楊梅隘口寮,歷代裔孫,清明祭祖,慎終追遠;當年留下老祖婆太黃太孺人(年43)及尚在襁褓中的週歲兒心仲公與三歲的心興公。幸得恩公協助,直至老祖婆太黃太孺人於1774年辭世,享年六十三歲;心興、心仲二公時值23、20歲,都仍未婚。
允玉公長男心興公乾隆辛未年(西元1751)生,次男心仲公乾隆甲戌年(西元1754)生,均繼承父業,1823年建祠延嗣,發揚光大子孫繁衍鼎盛;心興公生下八男,長男志揚、次男志乾、三男志聰、四男志秀、五男志登、六男志院、七男志英、八男志美;心仲公生下三男,長男志高、次男志賢、三男志成。
裔孫眾多,設置祖業,選任管理人,由昌勝公(志院公長孫)及醮公(志賢公四孫)二人公同為管理人,因日治政府1923年明 令不得新設祭祀公業,故而昌勝公後期年邁未再推選管理人, 則由三孫登源公(1913年生)輔佐族務。
民國庚寅年(西元1950)公推(志秀公派下18世)滿堂公為第一屆族長,同年召集各房商議興建祖塔,並實行由十一大房輪值祭拜先祖,依民國四十五年公決,由
①志揚公 ②志乾公 ③志聰公 ④志秀公 ⑤志登公 ⑥志高公 ⑦志賢公⑧志院公 ⑨志英公 ⑩志成公 ⑪志美公
方式依序輪值主祀,輪值房負責準備牲禮水果,牲禮包含全豬一隻,祭祀後由輪值房平分饌之;祭祀費補貼相當於一千六百斤穀的價金,用管理委員會會視物價及財務狀況調整,不足金額則由該房自由樂捐或按派下現員人數平均分攤。每年清明節、中秋節祭祖時,召開管理委員會之會員大會,法人組織後稱為派下現員大會。
另心興公陳太孺人撫育八男丁後,1811 年崩逝,年46,葬於楊梅富岡員本路,道光庚子年(西元1840)修立,大正甲子年再修,每年由心興公派下八男裔孫輪值祭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