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沿革】
祖塔興建與靈骸安奉
- 1950 年,族人公推滿堂公為第一屆族長,同年召集各房研議興建祖塔。
- 1951 年,祖塔破土動工
- 1953 年,祖塔竣工,完成首次靈骸進塔;其後每隔12年舉行靈骸進塔儀式,分別於1965年、1977年、1989年舉行
- 1991 年,進康公主持族務,決議在舊塔基礎上擴大規模,供更多族人安息於此;由總幹事居河公主導,(志高公派下18世祖)水養公設計、(同房18世祖)進福公美工,(志成公派下20世)文國承建
- 1993 年,祖塔擴建興工,1995年竣工啟用,並進行第五次靈骸進塔
- 世代昌盛,輪迴乃定律,每12年開塔之舊制已不符實需,故改採每年揀擇吉日,合擇開塔安奉;天時不宜,則延次年再擇
- 2010 年,為推動性別平權,一樓「鳳棟」設置姑母塔位,次年開放未婚女兒身後入塔
- 2019 年,客家電視台「客家新聞雜誌」節目製作群採訪,隨後於4月22日以《姑婆回家了》影音(Youtube)傳播四海
輪值祭祀及建塔分擔金(新丁款)
- 1956 年,確立 11 大房輪值主祀制度,輪值房須準備牲禮,祭祀費由管理委員會視物價調整,不足則由房內成員自由樂捐或平均分攤
- 1995 年起,各房代表會議決議:建塔分擔金,改以「新丁款」繼續收取,提供祭祀相關花費支用